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文教

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机制建设

麦均洪
2020-06-30 08:47:56  来源:光明网

  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高校是思政课建设的主阵地,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执行人。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把思政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把思政课建设责任稳稳担在肩上,把思政教育牢牢落到行动上,切实把上好思政课作为青年学生教育的重要抓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才能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是高校党委书记重大而光荣的时代使命与职责所在。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深入思政课一线常态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体制优势的具体表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高校党委书记作为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讲人,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在将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机制化的同时,更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下沉到意识形态工作最前线,树立践行育人初心和使命的典范。高校党委书记上好思政课,将大大激励和鼓舞各级干部和教师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走上思政教育的一线讲台,有助于找准思政课走稳走实的方法途径,真正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让思政之风常驻校园。

  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是高校党委立足本职、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引领的坚实保障。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作为一项“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工作,是长期面向青年学生开展知识普及、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等教育工作的高度统一。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加深、青年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问题日趋凸显、境外意识形态渗透暗流涌动、网络负面舆情不断滋生的复杂形势下,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是顺应意识形态斗争新变化、高等教育强国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综合改革,激发思政活力与创造力,更好地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党委要坚定不移地站在意识形态阵地,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全面指导高校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指明前进方向,为上好思政课提供保障。学校党委书记对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机制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要直接指导、重点工作要直接部署、重大问题要直接过问、重要事项要直接协调,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理直气壮、一以贯之地讲好思政课。

  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是高校党委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阵地和重要抓手。一方面,要积极发挥高校党委在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机制建设中的“指挥部”“作战部”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依托,融合高校党政干部工作内容和自身教育背景,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领导干部在工作与研究中的思考、感悟相结合,以自身经历和真实案例来阐释思政课教学内容,形成多部门多学科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兵团式”长效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出高校领导干部具有深厚知识背景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党的思政工作优良传统与红色基因,共同推进思政课建设。推动打造丰富优质、科学权威、及时全面的高校思政品牌课程,确保思政课建设有动力有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党委要牵头各部门开展工作调研,深入分析研判,带动领导干部开发“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不断丰富完善活动内容和形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把思政课建设与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有机融合,精心构建联动辐射思政课建设的高精尖平台基地,凝聚社会与学校力量,持续放大思政课的圈层效应,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契合,扎实走好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

  推进高校党政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是提升师生政治素养和本领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机制。从学生与教师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出发,高校党政干部以身作则,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校师生,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引导督促思政课教师正确发声、大胆发声,推动培优建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齐心协力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深厚的理论赢得学生,携同教师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校主要党政领导干部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事迹进行紧密联系,比如把高校各部门在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及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的成效和典型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当中,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师生共鸣。用心用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全面、辩证、长远看待国内外发展形势,促使师生把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心,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能真正形成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工作合力,营造出高校全体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良好氛围。

  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是思政工作系统中问题反馈机制的重要体现与建构应用。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竞争的加剧及校内外复杂状况的出现,在新形势下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破解的难题。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机制,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在上好思政课的同时,要通过授课观察、调查等研究方式去发现问题;要借助与学生面对面答疑释惑的机会和平台,嵌入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与讨论,及时调整学生的思想行为趋向;要培养学生抓住问题本质、理性辨别分析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思政课数字化教学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等,及时发现自身授课或由课程所映射的各种问题,将思政课教学中所呈现的现实状况与预估状态之间存在的偏差及时反馈、尽早纠错,将上好思政课作为自身本职工作的一部分,不断完善思政课内容,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稳定性。

  思政课建设实效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党的执政基础和学生个人成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效推进高校党政领导干部上好思政课常态化,全力打赢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持久战,是高校党委书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所在。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关心思政课建设,主动上好思政课,才能持之以恒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可用之才。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