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构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体系

翟国方
2020-06-17 17:13:52  来源:南京日报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很多城市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乡人口迁移,城市的土地资源和居住空间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市场出现住房非正义现象和问题。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的住房正义,如何更好地实现居民的住房权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吴海瑾研究员的《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根植于中国目前住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基础,从新的视角,融合了哲学、城市经济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在中国城市中住房资源的生产、配置及“居者居其屋”的住房权利实现问题。

  用更优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住有所居

  分配正义探索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资源的生产、分配、分享等问题,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基于此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并通过一定制度安排得以彰显,体现着不同社会制度下权利和义务分配的合理性和平等性,是社会关系合理性的实际体现和最终归宿。住房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和利益,兼具两方面的价值内涵和属性,存在着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住房正义应是社会分配正义范畴的重要篇章,因而要基于分配正义的框架体系来探究住房正义问题。

  基于这样的分析,《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提出,住房正义探讨的是住房资源的生产、分配和“居者居其屋”的权利实现问题,关注的是一个社会制度体系按照怎样的原则和规则实现社会成员居住的基本权利。

  对有能力支付与收入水平相当的住房的社会个体,住房是一个经济问题,供给与需求完全可以由市场机制调节,社会个体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住房资源的合理差别化分配。然而,保障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房子居住,还要通过制度创新,用更优的住房保障制度实现其住有所居的基本权利。

  住房支付能力影响不同人群实现居住权利

  如果说住房正义是“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住房的权利保证”,那么社会成员住房权利的实现程度就可以逆向表征现实中的住房正义。《住房正义的经济学研究》从“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居民家庭住房可支付能力,考察社会成员是否有能力实现住房的权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住房的权利。依循这样的思路,作者在书中聚焦样本城市——南京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关于目前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居住权利实现的相关结论。

  第一,目前中国的住房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住房资源的差别化分配,显现出了明显的分层消费和差别原则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成员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社会资源占有程度等条件不同,根据不同的条件和消费能力,在市场机制调节下选择不同功能类型、不同面积、不同价格的住房,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他们根据自身不同的家庭住房可支付能力,以购买新房、二手房或者是租房等不同的方式实现住房的基本权利。

  第二,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公平和人道主义原则,提高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了较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房权利。

  第三,现阶段住房市场的差别化已经超越了住房正义所应该遵循和倡导的差别合理化的界限。研究结果显示,如果选择购房的方式实现居住权益会影响一些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四,居民家庭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呈现下降趋势。中等收入居民家庭处于一种收入的绝对量不断快速增长,但是住房可支付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第五,中低收入居民家庭实现居住的基本权利的综合负担较重。从总体来看,居民对于新房的综合负担较重,低收入家庭、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在满足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的剩余收入不足以支付购买住房的消费,租房的综合负担则相对较轻。

  第六,住房空间分布状态造成城市环境非正义。职住分离、交通时间和通勤时间的增加,不仅增加了居民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长距离的交通出行和私人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城市环境非正义现象。

  构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体系

  中国正在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市场机制”“政府引导”“以人文本”“房住不炒”等价值和实践原则依然是我们要坚持的导向和目标。在新的发展阶段,应该改革住房宏观制度,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体系。

  一方面,要充分依靠市场机制满足社会成员对住房的多种需求,差别对待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以及他们不同的住房需求特点,根据分层原则,分类界定住房产品的属性,并在供给结构上丰富不同类型住房产品,从突出住房产品的经济属性转变为强调住房的居住本质属性;另一方面,政府要承担起保障特殊阶层住房安全和住房权利的责任,满足其基本的住房需求,在住房制度上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保障渠道多样化、租购并举,让全体社会成员实现住有所居的基本权利。

  (作者为南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